5月26日下午,我院血液二科(淋巴瘤骨髓瘤亚专科)医院血液科路瑾教授率领的骨髓瘤团队的院际交流正如火如荼进行,路瑾教授以典型病例开场简述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鉴别要点,而由我院血液二科赵致佳主治医师展示的高危骨髓瘤病例的长程治疗加双次移植得到路瑾教授的高度评价。
医院血液科院际交流
医院路瑾教授讲座
血液二科介绍的这个病例是49岁女性,病初骨痛、发现骶髂大包块,穿刺病理及其他检查证实为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浸润,骨髓FISH检测提示存在多种高危遗传因素,加上髓外大包块更是使这个患者病情雪上加霜,患者前期在外院经过诱导治疗后找到血液二科王晓波主任,在充分评估后,王晓波主任根据患者高危因素制定二次序贯自体移植的治疗策略,就是在采集造血干细胞后,半年内完成两次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接受两个疗程巩固治疗,然后再进入两年的维持治疗。
骨髓瘤自体移植是经大量数据证实具有明确延长生存期的很好的治疗手段,双次移植在国际上是对于高危骨髓瘤是比较通行的治疗方法,但在我国骨髓瘤干细胞移植因为种种原因开展地并不尽如人意,同样,这个患者开始对于移植也有很多顾虑,在与王晓波主任、张旗教授治疗组充分交流后,患者欣然接受双次移植,在经过血液科移植团队的精心诊治后,患者安全出仓,目前是结束双次移植后1年半时间,近期复查PETCT提示原来大包块已经得到完全缓解,血液学评估也是缓解状态,在完成两年的维持治疗后就可以考虑停药观察了。路瑾教授称大医二院这个病例可以作为高危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模板在国内推广,充分体现大医二院血液科在骨髓瘤治疗中的高水平,这个病例是大医二院血液科众多骨髓瘤治疗中的一例,在大医二院血液二科,骨髓瘤的规范性和个体化诊疗、长程管理联合干细胞移植使很多骨髓瘤患者生存得以延长。
血液二科是淋巴瘤骨髓瘤亚专科,科室从建立伊始通过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目前我院拥有最大的淋巴瘤骨髓瘤患者群,王晓波主任说,多发性骨髓瘤为发生于血液浆细胞的恶性淋巴系统肿瘤,多发于中老年人,为血液系统第二大肿瘤,在我国发病中位年龄为60-69岁,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发病成呈上升趋势。疾病临床表现为骨痛、蛋白尿、肾功不全、反复肺炎、贫血、心脏病变等等,因为症状多样性常常被延误诊断,就诊血液科时多分期已晚,同时多发性骨髓瘤多数情况下不能被治愈,随着新药的研发及对于疾病发病机制等研究,对于骨髓瘤的治疗已经纳入长程管理,通俗讲是类似慢性疾病的管理,在病初给予数个疗程的诱导治疗,有移植适应症的患者进入自体干细胞移植流程,不具备移植指征的患者给予继续巩固治疗,以上患者最终进入维持治疗阶段,通过合理规范化的治疗,三分之二以上的患者具有5年以上甚至更长的生存期,新的医保*策及国产靶向药物问世大大降低药品费用,使更多的患者有经济能力完成自体干细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前景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年转瞬已过近半,在短短5个月时间,血液二科分别于4月1日、5月5日、5月26日举办三场多发性骨髓瘤主题学术活动,分别为大连骨髓瘤讲坛、多发性骨髓瘤大连论坛、多发性骨髓瘤院际交流MDT会议,分别邀请来自中国医学医院淋巴瘤骨髓瘤诊疗中心邱录贵主任、邹德慧教授团队、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李剑教授、吉林大学附属一院血液科靳凤艳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血液科副主任颜晓菁教授、医院廖爱*教授、哈尔滨血液病研究所贡铁*教授等来连进行学术报告,医院血液科路瑾教授骨髓瘤团队进行病例MDT院际交流,参会人员除了来自东北地区血液肿瘤科医生,也有来自大医二院淋巴瘤骨髓瘤淋巴肿瘤联盟的成员单位参会,会议内容贴近临床,重视解决实践中问题,同时也聆听到来自国内最先进的骨髓瘤诊治单位的诊疗理念及经验。血液二科于5月10日又举办多发性骨髓瘤医患大型医患交流会,医护人员与广大骨髓瘤患者及家属进行近距离交流,传授骨髓瘤基本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让骨髓瘤患者了解疾病并懂得如何做好日常护理,得到患者的好评。
血液二科开展淋巴瘤骨髓瘤的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更通过移植这种先进治疗手段使更多的具有移植适应症患者完成移植治疗,目前除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骨髓瘤外,还完成了高危骨髓瘤的双次移植、POEMS综合征的干细胞移植等,填补辽宁省骨髓瘤治疗的空白,并在大医二院淋巴肿瘤联盟中普及推广淋巴瘤骨髓瘤的规范化治疗,对于疑难病例进行个体化诊治,与肿瘤科、病理科、检验科、放射科、外科等联手打造区域性淋巴肿瘤诊疗中心。
大医二院官方